受益自主崛起,零部件深度国产替代大幕渐启

来源:胡昱琳      浏览人数:15775      时间:2017/04/12

 

近十余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产销规模高速增长,自2009年开始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位。到现阶段,国内车企早已实现整车装配的国产化,并带动起一批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这其中,尽管仍有不少核心零部件包括一些高壁垒的细分零部件领域掌控在国际品牌及其合资厂商的手中,但背靠庞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以及产业优势,以福耀玻璃为代表的部分自主零部件企业凭借深厚积累或外延并购,在一些基础领域已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进而逐步形成全球配套能力,新一轮深度国产替代化趋势已然显现。

受政策因素推动,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初次国产化进程始于2005年,主要形式是国内整车集团通过下属零部件厂商与国际零部件巨头共同建立合资公司,在实现零部件生产装配本土化的同时,也帮助国内企业获得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一阶段,尽管国内零部件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做为基础环节的内外饰件领域,但由于起步晚、配套体系相对封闭等因素,核心技术与产品迭代仍由国际大厂主导。从整体上看,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等关键技术均被博世、德尔福、大陆电子、电装等跨国巨头垄断。

后续慢慢随着技术积累、渠道拓展以及自主品牌崛起,一批优质自主零部件厂商逐渐发展起来,他们借助更高的性价比优势,在突破原有产业壁垒的同时,已具备深度国产替代化能力。按照产品形态、技术难度,可将这部分自主零部件企业划分为三类:

1) 以玻璃、内外饰件、精密锻件为代表的原材料产成品,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市占率最高,基本在40%以上,具备全球配套能力;

2) 以车灯、轮胎、热管理系统为代表的系统集成件,渗透率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在10%-40%之间,竞争优势日益突显;

3) 以变速箱、座椅系统、转向系统为代表的系统集成件,技术壁垒较高,受限于产能不足及配套进程缓慢,国产替代化进程刚刚开启,市占率在10%以下。

其中,第一类企业市场格局较为稳定,业绩增量主要来自于技术升级趋势下的单车价值量提升;而第二、三类企业在深度国产替代化的背景之下,随着自主市占率的不断提升,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超额增长,完成由01再到N的逐步渗透。此外,有别于这三类企业,现阶段以IBSADAS为代表的智能驾驶系统,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资零部件厂商的手中,国产替代化还未开始,尚需静待时机寻求突破。

未来三至五年,我国汽车产业将进入稳速增长阶段,受益于自主品牌强势崛起,零部件深度国产替代大幕渐启,而如何才能在这一产业红利中占尽先机,对于正处于进程中的自主零部件厂商来讲依然颇具挑战。


免责声明                            

本资料仅供本公司的合格投资者参考阅读,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资料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资料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也不应该认为该信息是完全准确和完整的。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资料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引用或转载本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将资料内容作为诉讼、仲裁、传媒所引用之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不得对本资料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服务热线0755-827925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微信号:展博投资客服信箱:service@gemb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