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经济复苏大局已定

来源:朱明      浏览人数:17355      时间:2017/08/11

站在目前的时点看全球经济,基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那就是2017年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态势最为良好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年以来第一次在年度中间提高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3.4%上调到3.5%。而在过去几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往往是在年中下调全球的经济增长率。

分区域看,美国已经连续数次加息,市场反应良好,经济数据恢复稳定。欧洲央行也在美联储之后开始讨论缩表问题,表明了对经济的信心。日本,英国的经济增长预期被大幅上调,而中国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之下,也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复苏。另外,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持续,并未受到之前大家担心的美元回流的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从大宗商品的走势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可谓大局已定。

 上一次全球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年。由于当时美联储成立不久,应对失当,没有在危机蔓延时及时释放足够的流动性,更是在1936年经济恢复未稳时过早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导致经济二次探底,直到二战结束才算彻底恢复。幸好美联储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多年来一直坚

持不懈地对大萧条进行研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在任的主席伯南克正是研究大萧条问题的专家。因此,这次美联储应对得非常漂亮,节奏把握也非常好,没有犯欧央行犹豫不决的错误(当然,欧央行后来也及时知错就改亡羊补牢)。如果要评出带领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第一大功臣的话,美联储确实居功至伟。

全球经济复苏的第二大功臣无疑是中国政府。当年的四万亿刺激加上天量信贷,成功为全球经济托了底,也为结构性改革赢得了时间。当然,其后的负作用也是中国自己在慢慢承受。天量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负债率过高以及金融系统的不良贷款和影子银行等问题,成为2010年之后始终困扰着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隐患。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注重经济基本面数据的香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在过去的7,8年时间始终处于区间震荡状态。难以有突破的原因,就是在于经济一直处于调整状态。

不过万事皆有周期。宏观经济中,周期的力量是惊人的。很多行业经过多年的调整,效率低下的企业逐渐关停,龙头企业也较早停止了大规模投资,产能已经处于自然出清状态。在民营企业较多的细分领域,我们可以经常从下至上观察到这一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多行业在2008年之后的资本开支都趋于谨慎,导致累计下来的投资不足。而一旦全球经济复苏得到大范围的认可之后,这些行业的设备投资周期也足以保证经济复苏的长度和力度。

而在国有企业扎堆或者地方政府利益卷入较深的行业,由于各种形式的补贴机制(从经济学上说,让污染企业逃脱应该支付的环保成本,也是一种补贴。因为环境成本的外部性,这种补贴往往难以察觉),使得产能的自然出清极为缓慢。目前如火如荼的供给侧改革,正是在于通过行政手段,加速过剩产能的出清,使得正常的企业回到正常的盈利状态。

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某种程度上也是对09年刺激过度的一种纠正。当年产生的过剩产能,在过去数年提供了大量低价的产品。全社会享受低价商品的同时,通缩陷阱的阴影却在徘徊,银行,企业承担了巨大的坏账和负债的压力。现在的供给侧改革使低价产品一去不复返,只要CPI不出大问题,将由全社会共同承担涨价的成本。但好的一面是通缩螺旋被打破了,银行和企业也得到了解脱。这个逻辑是说得通的。很多人纠结于用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手段,其实这不是事情的关键,因为很多企业本来真正的市场化状态下(没有地方财政和环保外部性补贴)就应该是无法生存的。这是中国的特殊体制环境导致的,用行政手段解决也无可厚非,只要关停的是真正落后的,缺乏环保投入的企业即可。从另一个角度看,用行政手段总比用战争手段解决过剩产能要强得多。

另外一个让大家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的问题就是需求还没有明显起来。其实随着中国重工化的逐渐完成,很多行业的需求增长本来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状态了。未来的中国经济成长一定是依靠科技和消费驱动,但是传统产业也会赚取到合理的利润率。只要保持良好的经济制度,消灭传统产业过剩产能所释放的各种经济资源一定能在其它行业中得到重新利用。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产业链,家电产业链,手机产业链,汽车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等都逐渐在局部甚至很多方面都开始具备了全球竞争能力。而随之而来的消费水平的提升将继续驱动中国经济的长期成长。

如果中美两个经济龙头明确复苏,日英欧状态良好,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欣欣向荣,那么只要不出现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是非常确定的。2008年金融危机已过去9年,是时候让全球经济摆脱阴影,走进新的阶段了。

服务热线0755-827925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微信号:展博投资客服信箱:service@gemb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