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看本轮基建回升的异同

来源:廖波俊      浏览人数:10960      时间:2018/11/30

 基建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历年来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转型,消费贡献了经济增长的绝对大头,但是作为逆周期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有效手段,基建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与此同时基建的增速回落却更加明显,全口径增速在9月创下了0.3%的低点,也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从7月开始定向降准、加快专项债发行等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台,从政策的出台到基建增速的回升有一定的时滞,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积同比增速为5.7%。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增速全口径累积同比为0.9%,结束了年初以来的持续回落,其中交通运输投资的增速环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4.6%。全口径单月增速环比9月提升8个百分点至6%,由负转正。

从历史上看,基建投资增速有过两次明显的断崖下跌后V 形反弹,背后都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后政策及时启动了基建予以应对。一次是2008年-2009年,背景是2007年底为防止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政策从紧,加上国内自然灾害的影响,基建投资增速见底,逼近 0%。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GDP增速连续6个季度下滑。国家启动四万亿刺激等一系列投资计划,并连续降息降准,基建投资迎来高峰,2009年的全年基建增速达到42%的历史高峰,GDP增速也在2009年二季度反转向上。

第二次是2012-2013年。随着上一轮政策刺激效应的消散,外围欧债危机延续,国内通胀压力下货币政策紧缩,2010年以来5次加息,经济再度下行,自2011年一季度开始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下滑,基建增速再次触底并在2012年2月出现负增长。基建投资增速快速下滑的压力下,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并在当年两次降准和降息的货币政策驱动下,基建增速在再度回升,2013年3月达到25%,而本轮基建刺激的过程中,以城投融资平台为代表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再度发力。同时本轮刺激并没有形成 2008 年式的高峰,同比增速恢复到 20%区间2012年底回升至8.1%后再度跌破8%,之后缓慢回落,经济进入新常态。

 
 
    随着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本轮经济下行的压力,基建发力的空间有多大?会否重复前两轮的基建刺激力度?

首先,从基建的资金来源看,信用收缩对于基建的影响非常明显。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类资金,其中占比最高的为自筹资金,2017年占比达到60%,预算资金和贷款则各占15-16%,三者合计超过90%。由于自筹资金往往是地方专项债、城投债、非标、部分PPP等形式存在,所以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基本被计入社融,可以说社融与基建指标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和先行意义。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年初以来新增社融和社融余额增速持续回落,10月创下年内低点,因此决定了基建的增速不可能实现V型反转。从国家预算内基金情况来看,这块资金来源具有显著的撬动效应,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赤字率定为 2.6%,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政府赤字率也有提升空间,未来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此外地方政府专项债不受狭义赤字率限制,有望在基建种承担更重要的职责。7月23日国常会提出的“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8月财政部公布了《专项债发行工作意见》,随后8-9月发行新增专项债即过万亿,占前三季度发行规模的80%以上,截止10月全年的1.35万亿额度已经发完。 如果2019年实现 3%的狭义赤字率及专项债新增规模的继续提升,国家预算内资金 2019 年将有一定的增加,全口径基建增速明年有望回到5%的上方。

 

 

其次,此前基建承担的重要主体为地方政府,随着历次基建刺激后融资平台带来的隐性债务风险不断加大,中央政府对此严加监管。27号文和46号文已经下发,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持续施压,地方政府加杠杆进行大规模基建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去年5月财政部于央行发改委等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严谨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对于PPP入库的项目集中清理,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清库3.1万亿元。

最后,我国经济转型正在进行,进入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基建经过多年的高强度持续投入,基础设施成就巨大,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吞吐量分别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处于高峰后的结构性优化阶段。另一方面,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从质量方面看,我国基建总体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质量排名46,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公路质量、港口质量、电力供应质量等排名都偏后。提高基建质量补短板仍有很大空间。例如我国城市生活类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均已超过 90%,农村的同类基建却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我们认为本次基建托底,与此前的大规模启动基建刺激经济不同,在对经济进行托底的同时,投向上更注重补短板,或者说是新基建的概念。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将补短板的方向定位于“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 2018年前三季度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7个,其中审批117个、核准30个,总投资6977亿元,10月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个,总投资918亿元,审批的金额强度明显增加,而背后投向的变化更值得关注。上半年的项目主要在高技术、社会事业和农林水利等领域,三季度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农业水利、社会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10月更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根据 2018 年二季度报告,PPP 管理库内项目数前三位是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计占管理库项目总数的 62.1%。近期我们也看到了中央财政加杠杆带动的方向,包括铁路、电网(特高压和农村配网改造)、能源、5G等陆续都有动作出台。例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将2018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安排重返8000亿元以上,超出年初7320亿元的投资安排。国家能源局也在9月印发通知,集中批复12条特高压工程,10月发改委即正式核准了青海—河南的800KV直流工程。

免责声明

本资料仅供本公司的合格投资者参考阅读,不因接收人收到本资料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资料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资料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引用或转载本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服务热线0755-827925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微信号:展博投资客服信箱:service@gemb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