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人口趋势

来源:冯婷婷      浏览人数:10158      时间:2019/01/25

近期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我国一系列社会经济数据,其中人口数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截至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139538万人,其中,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全年死亡人口99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53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较2017年的12.43‰下降13.6%(1.49个千分点)。这一出生率也创下了1952年有此数据以来的最低值。据估算,1523万出生人口对应的我国总和生育率约为1.52,相比2017年测算值1.69继续下行,意味着我国进一步逼近“低生育率陷阱”。

人口数据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总和生育率(英文中称:total fertility rate,简称TFR),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国际上一般15岁-49岁),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也不减,一对夫妇需要生2个孩子,即维持人口总量不变所需的“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需达到2以上,国际上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在2.1是一个安全水平(考虑到婴儿夭折的情况),1.8是警戒线。目前我国的总和生育率显然已经大大低于“世代更替”的2.1。因此,2018年的人口数据一发布,有人惊呼人口问题将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危机,一时间“人口危机”似乎已经迫在眉睫。传统上,中国一直有重视子嗣的传统,古语里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母凭子贵”,传宗接代在中国传统儒家生育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因此,很多人呼吁必须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以政策辅助传统的生育文化来扭转当下的人口“危机”。

另一个关于人口的重要指标是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指一国在一个时期之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出人口的出生水平。从我国的历史情况来看,1950-1958年间,我国年均出生2100万人、出生率34.24‰,迎来了第一轮婴儿潮。1959-1962年大跃进、大饥荒时期,人口出生率受到较大冲击,1962年自然灾害结束,第二轮婴儿潮随之开启,当年新生儿数及出生率分别为2491万人和37.02‰,1963年达到建国后的高点43.6‰,同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达到6.4的高水平。2018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是10.94‰,比历史最高水平下降了三十三个千分点,总和出生率从6.4下降到了现在大致预计的1.52。这个过程正伴随着中国过去四十年的经济增长奇迹。

从更长的世界历史来看,世界人口在14世纪50年代的黑死病和欧洲大饥荒时期后就不断增长,当时的世界约有3.7亿人。世界人口增长明显加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50年代起,由于导致人口增长放缓的因素(如战争和饥荒)的减少,世界人口增长速率明显加快——每年超过1.8%,多个国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婴儿潮,这一状态持续到1970年,其中1963年世界人口增长了2.2%,达到了历史峰值。随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发生改变,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长率约为1.1%,据统计,2016年世界人口达到了72亿,据科学家的分析,到2100年(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顶峰,为100亿左右,在此后地球人口将逐渐下降。

从世界不同区域情况来看,非洲、西南亚、拉丁美洲的人口出生率最高,大多数国家均>40‰;其次是东南亚、南亚地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出生率为20~29‰;再次是欧洲与北美洲、俄罗斯与澳大利亚,其人口出生率为14‰~20‰;最低是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人口出生率低于13‰。以国别来看,人口出生率>50‰的国家都集中在非洲,非洲的面积是中国的3倍,上世纪90年代时,人口还只有中国的一半,2017年,非洲人口达到12.7亿,攀升到了中国的91%,目前非洲的人口结构还处于人口爆炸期的水平,非洲2017年的总和生育率是4.66,按此推测,预计未来30年,非洲总人口有望增长到25亿,在更长的时期,将达到35亿的人口高峰。中国在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下,人口将在14亿左右达到高峰,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2.3,其人口暴增期已过,接下来会慢慢攀升到16-17亿的人口高峰并开始下降,如果如科学家预测2100年世界人口从现在的70多亿增长到100亿,那么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增长一半来自非洲。

从地理上来看,高出生率集中在低纬度地带,尤其是热带和副热带(非洲、南美);而低出生率则集中在中纬与高纬度地带(欧洲、东亚),似乎是地理决定论,但地球不同区域的人口出生率不同,实际上是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工业比较发达和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和日本,出生率比较低。工业落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城市化程度不高的非洲、西亚与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生率很高,居于世界之首。可见,出生率的高低与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2010年的《世界人口数据表》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5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欠发达国家为2.7个,最不发达国家为4.5个。可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不是中国的危机,而是一个普遍的人口趋势。中国的问题可能在于过快进入了低生育率的阶段,在还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女性对于生育的兴趣就已经显著下降了,所谓的“未富先老”。

我们的近邻日本,低欲望、少子化已经是多年来日本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017年日本出生人口94万6060人,而当年的死亡人口约120万,人口逐年净减少,有人调侃日本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非战争而自然消亡的国家。日本首相安倍——尽管他自己也没有孩子——呼吁日本女性多生孩子,政府将努力创造适合生育的社会环境,实现一个“想生则能生”的社会。日本在1960s到1990s采取的是中立的人口政策,9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制定了多项社会政策努力提高生育水平,人口的生育意愿有小幅改善。90年代之后日本的总生育率水平仍然持续下降,直到2005年达到最低点1.26后开始反弹,到2015年回到1.45,生育率能回升,相关的社会支持功不可没,日本保育所(低龄婴幼儿看护所)的数量及容量明显提升(解决了女性生育的机会成本问题),虽然生育意愿的小幅改善仍逆转不了日本人口负增长的态势,但近年来降幅有所缩窄。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也很低,据说北欧高福利国家典型的丹麦,由于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被人们称作“正在死去的国家”。作为欧洲最重要国家之一的法国,在60年代到90年代初生育率有所下降(从2.8降到1.8以下),但是到了1994年,法国推行系列政策,其中比较重要的政策是抚育补贴,如果家长其中一方辞职在家照顾孩子,则可以在孩子3岁之前获得每月约500欧元的补贴,这个补贴以前只适用于三胎及以上,但1994年开始适用于二胎了,一系列政策后法国的总生育率开始反弹,至2016年达到1.96,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土耳其。

从日本和法国的生育政策作用过程来看,政府的政策虽然无法逆转人口长期下降的趋势,但是可以延缓下降的速度,而且,从政府实施鼓励支持生育的政策到总和生育率开始改善,基本上都用了1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尽早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是必要的。

整个东亚儒家文明区,不论中国,还是日韩港台新加坡,都由于短时间内(30-50年)急速工业化、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的融合、女性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能摆脱子宫的桎梏,更多活在当下活出自我,而不是作为传统社会下的生育工具,再加之女性在抚育后代中承担更多的压力叠加职场的快节奏,多重综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因素导致生育率快速下降,在这个区域,甚至出现了东亚人口大崩溃的悲观论调。人是一切活动和事物的基础,人类社会的一切均围绕着人本身来展开,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对于人口问题的关注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中国目前的人口状况的确应该在政策层面采取更多更快的行动,但是具体到经济层面,我们认为也无需太过悲观。

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大军,未来劳动人口数量下降,但是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效率还在提高,这将支撑中国经济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中国目前拥有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中国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不算低,中国9亿人当中有7亿多在就业,劳动力数量本身就有很大潜力,这个规模仍然巨大。近期有很多讨论,认为不能把中国一线城市当主流,一线城市只是一部分,还有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广大人群、广阔的市场,才是中国社会的大多数,从受本科教育的人口数来看也能体现这一点,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含大专)的仅为8930人,真正拥有本科学历的占比更低。最新的数据,2018年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含大专)人口为1.9593亿人,真正本科学历可能只有1.2亿人左右,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扩招,劳动者素质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从数量方面的红利转为素质方面的红利。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一样。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靠人口数量的红利发展加工制造业,农村劳动力投入工厂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所创造的附加值比在农村高。但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低端下游升级到中高端上游,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需要更多高素质而不是高数量的劳动力。未来经济的增长将更多的来源于人才红利而不是靠人头堆出来的人口红利,只要我们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优秀人才,中国经济发展将后劲十足。

日本管理学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描述了日本现代社会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的低欲生活状态,给了我们很多警示。中国社会远没有到日本的低欲状态,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近五倍,按照“越穷越有上进心”的规律,中国的年轻人虽然在朋友圈里很“佛”很“丧”,但是在收藏夹里却积极上进,青年一代的进取心、创新创业精神仍然值得期待。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育龄女性基数和生育意愿继续下降,人口问题将会越来越严峻,社会各个方面对生育和女性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将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最终是你们的。

免责声明

本资料仅供本公司的合格投资者参考阅读,不因接收人收到本资料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资料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资料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引用或转载本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服务热线0755-827925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微信号:展博投资客服信箱:service@gemb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