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们为什么线下买买买

来源:党叶珍      浏览人数:76969      时间:2019/05/17

在亚马逊成立电子书事业部之前,其内部已经存在一个书籍网购事业部。据说,贝佐斯把原分管书籍网购事业部的主管叫到跟前,说:

 

“你们的工作就是把我们曾经发展起来的事业打到体无完肤。请你们抱着让所有贩卖实体书籍的人全部失业的野心来做这份工作。”

 ——《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

 

由此诞生了“kindle”这一全新的阅读模式。

 

自然便联想到国内如今在线下跑马圈地的电商企业们。从1996中国出现第一笔网上交易,到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电商一路高歌,二十多年时间便占据了社零近两成的江山。大获全胜之际,不鸣金收兵,却试图将昔日对手招致麾下。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一、从宏观到微观

如果只求安身立命,各大电商守着过去多年打下的疆土做一方诸侯即可。但若真是抱着这种心态,恐怕前阵子也不会爆出诸如“亚马逊败走中国”类的新闻了。显然,志不止于此。过去,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沉淀的数据,仅限于“地址、价格、品类”,由此刻画出的人物形象抽象且模糊;这类数据更适合制作一张大的中国网购地图,却难以细化。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但是,如果加入了实体店面呢,那么在消费者画像里,就多了一项数据——“位置信息”。与原来宏观的“网购地图”不同,“位置信息”的加入,得以让企业家以消费者为单位构建一个坐标轴。这些个体的微观数据可以拆解、归类,最终在巨大的资料库里面,沉淀出细分特征,企业便可以据此作出生产销售规划,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由此衍生出一个社会担忧:信息泄露。但是笔者认为,企业并不关心这个在坐标轴上移动的人是谁,它可以是面目模糊的“甲乙丙丁”,企业只要“数据特征”。与构建一个数据王国的理想相比,“贩卖个人信息”带来的蝇头小利不值一提。

 

二、从静态到动态

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网购的朋友都知道,收件地址一般是“家”或者“公司”,是一个固定场所。过去电商企业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是:货物在不同地点间的路线效率最大化。上文已经说过,货物在“仓库”和“收件地址”之间的移动,沉淀下来的数据是一张大而宽泛的网购地图,这张地图围绕着“固定地点”展开。短期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并不能迅速改变这张地图的面貌。那一旦消费者行为出现改变,企业没法第一时间跟踪,就会出现反应时滞,存货、现金流、物流等等风险一并提升,体量越大越难掉头。

但是如果是以人为单位形成的数据沉淀呢?消费者的行为发生改变,位置信息发生变化,对应到某个微观特征发生改变,被归入到新的细分特征类别里。由此企业家便能够迅速感知到变化的发生。变化的根源在于“人”,因此以“人”核心构建的坐标行为数据,更容易追踪到变量。

 

三、从网销到社零

企业发展的边界在哪——这不仅是企业思考的问题,也是投资者们关心的问题。从线上走到线下,那么企业的边界就从“网上商品销售总额”扩展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去思考一家电商企业的空间,看的是社零X网购渗透率,担心各品类的网上渗透率是否到达瓶颈;如今再看它们,社零才是天花板。它们正在逐步摘掉“电商”的标签,正如开头的故事一样,伟大的企业总是自我革新的。勇于打破过去的成就,才能看见更高的天花板。那,一直打破呢?天空才是极限。

 

追本溯源,网售也好,线下拓店也好,目的都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化体验。最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企业与消费者共赢。企业通过多层次的数据分析,以更优的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如果企业提供了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市场也会回馈以财富。

免责声明

本资料仅供本公司的合格投资者参考阅读,不因接收人收到本资料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资料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资料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引用或转载本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服务热线0755-827925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微信号:展博投资客服信箱:service@gemb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