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增长显示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来源:朱明      浏览人数:65438      时间:2020/07/17

近期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出来,GDP同比增速3.2%,超过市场之前预期的2.9%,同时也是全球主要大国里当季GDP同比增速最高的国家,成为今年全球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在全球首发新冠疫情之后,中国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不断增长的综合国力积极应对,迅速扭转了前期的不利局面,在境内外重重压力下迅速率先恢复经济,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季度GDP超越预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净出口好于预期:在全球疫情之下,中国充分体现出了全球制造工厂的角色,不仅防疫物资出口为全球战疫提供了物资保障,全球在疫情之下出现的一些新的需求也主要由中国的供应来满足。如远程办公需要的电子设备,宅家需要的电子产品等。有调查显示,在疫情发生后,由于中国供应链的完备和稳定,一些原来准备移出中国的订单又回到了中国。二是房地产韧性好于预期:中国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大规模放水印钞,只是进行了有限的货币宽松,以及因城施策政策下部分城市的政策松动。即便如此,也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可见中国居民对地产的需求韧性确实很大。三是复工复产进度高于预期:在二季度初时,市场还对复工效率等充满怀疑,因为谁也说不清是否会有第二波第三波疫情。随着中国对疫情控制的效果逐渐得到大家认可,生产生活也逐渐开始恢复常态。即使出现了北京这样新一轮的小范围疫情,由于采用了大范围检测隔离等方式迅速控制下来,并没有对其它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二季度中,由于南方洪水等原因对基建投资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服务业的恢复还需要时间,特别是北京疫情刚发生时对人民心理的冲击较大(17年前的SARS第二轮疫情发生在北京,比第一轮广东造成的影响更大),使得服务业在二季度的恢复并不充分。我们预计下半年这两项因素都会得到改善。首先梅雨季节在8月将过去,气温转凉后基建投资将发力,这次洪涝灾害中暴露的水利短板也将得到修复。其次,北京疫情的应对采取了柔性化处理,并没有简单地封城,而是利用技术手段大范围检测定位和隔离,明显学习了韩国经验。政府应对疫情的能力显然在不断进步。连北京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都能控制下来,给全国服务业进一步复工复产增加了信心。各项限制政策将放松,如最新的消息是“高危”的电影院也要逐步开放,下半年全国生产生活有望进一步恢复正常。另外,外需方面,虽然有些国家情况在进一步恶化,但也有一些国家逐步开始恢复正常(如欧洲和东亚),外需最差的情况应该已经过去。因此我们预计未来两个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将继续逐步抬高,全年增速有望达到2%-2.5%,成为全球少数仍能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国家之一。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十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现代化产业链,以及人均收入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前者,那么向上发展的动力不会那么足。如果只有后者,则很可能连控制疫情所必须的科技,检测,医疗的基本物质条件都无法保障,更别提迅速恢复生产了。其实即使是五年前的中国,其科技发展水平,物流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检测试剂生产能力等都很难完成当下所展现的疫情控制能力。印度就是一个例子,尽管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国性的三周封锁,但由于缺乏技术手段支持,目前疫情仍然很严重。另一个例子是韩国,虽然疫情控制非常好,科技和医疗实力也相当强,但二季度经济仍然受到全球疫情的较大打击,就是因为国家太小,只能在少数几个行业做到有竞争力,过于依赖出口,无法像中国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

近期可能出现的黑天鹅就是中美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可能会对中国周边未来的和平稳定带来变数。我们之前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预计今年中国GDP将达到美国的75%-80%,而到2025年,中国GDP总量将很可能接近甚至超过美国。这也是美国如此着急地希望阻挡中国崛起的原因。但是中国经济的成长,未必是以争夺世界存量市场为代价的,比如智能手机,5G,无人机,电动汽车,创新药领域等都是增量市场,中国的参与不仅增加了优质供给,进一步增大了全球市场,而且中国人本身有钱了也会增大全球存量市场的需求,如对原材料的需求,对传统消费品的需求,对奢侈品的需求,对旅游留学的需求等。因此,中美合作的空间仍然很大,“新冷战”最后的结局很可能只剩下美国少部分政客的一厢情愿。这方面,欧亚各国比美国本届政府要思考得清楚得多。

如果想清楚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那么对我们未来坚持成长股投资的方向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近二十年来,美国市值最大的公司里大部分都是科技,医药,消费股,而且疫情以来这一趋势更加得到加强,使得纳斯达克指数远强于略传统的标普500指数和非常传统的道琼斯指数。这一趋势在中国市场也有所体现,创业板指数(科创板指数还没有推出)远强于上证指数,某些科技,医药,消费股甚至已经有泡沫化之嫌。但我们的理念从来认为市场是对的。市场或许在某些阶段会经历成长股估值过贵的回调,和价值股过于便宜的反弹,但成长股的大方向已经毋庸置疑。

免责声明

本资料仅供本公司的合格投资者参考阅读,不因接收人收到本资料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本资料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撰写,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资料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引用或转载本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服务热线0755-827925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微信号:展博投资客服信箱:service@gemboom.com